跳到主要內容區

訓練計劃_胃腸肝膽科

訓練計劃 醫療特色 未來規劃 衛教園地 歷屆醫師

 

1.訓練目標
  • 使受訓醫師了解胃腸道及肝膽胰系疾病的診斷及治療,並熟悉各種專門檢查的操作及判讀,包括上及下消化道內視鏡術、膽胰管鏡檢、治療性內視鏡術、腹部超音波檢查及肝穿刺生檢等。
  • 熟悉消化道及肝膽胰疾病之放射線診斷判讀。
  • 熟悉胃腸道及肝膽胰病房及內視鏡室的團隊運作。
  • 學習有關胃腸肝膽臨床和基礎的學術研究。
2.訓練方式 受訓醫師由書籍、雜誌閱讀及讀書討論會充實專業知識,由病例的處理,主治醫師的指導,及病例討論會獲取實際經驗,並由特別檢查的操作,學習次專科診斷的技巧。各種訓練內容將在二年次專科訓練期間同時進行。但第一年(第四年住院醫師) 著重於臨床實務操作,第二年(第五年住院醫師)著重於研究的訓練,並協助對資淺醫師的訓練。
3.訓練內容

(1) 閱讀書籍與文獻

  • 教科書閱讀:由胃腸肝膽科指定的胃腸病及肝膽病學、胃腸肝膽胰X 光學、生理及病態生理學、上及下消化道內視鏡術教科書各一冊,作為次專科入門指導書籍,受訓醫師須定期提出報告。
  • 雜誌讀書會:介紹胃腸病及肝膽病相關雜誌,並指定受訓醫師定期作讀書報告,以養成閱讀雜誌習慣。

(2) 臨床診斷與治療訓練

  • 病房迴診:受訓醫師須跟隨主治醫師迴診住院病患並討論病患的診斷及治療。
  • 臨床病例討論:每週兩次受訓醫師與主治醫師針對病患進行臨床診斷及治療討論,並安排受訓醫師報告重要病例。
  • 消化內科病房運作:受訓醫師須參與病房的日常診療工作,包括病例討論、診斷、治療及病人照顧等,並熟悉病房的運作流程。
  • 特殊檢查操作訓練:受訓醫師將參與及學習內視鏡檢查、超音波檢查及其他相關檢查技術。

(3) 研究訓練

  • 受訓醫師在次專科訓練期間,須進行一項有關胃腸肝膽領域的研究,並提交研究計劃及成果報告。
  • 鼓勵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,並發表研究成果。
  • 指導新進住院醫師進行臨床或基礎研究。
4.評量方式
  • 年度考核:依照每年度的臨床實務表現及研究進展進行綜合評估。
  • 臨床技能評估:由主治醫師針對臨床診斷及治療技能進行評估。
  • 學術表現:研究計劃、文獻閱讀及學術報告的評估。
  • 病患照護能力:根據病患診療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分。